c61109a8-0f0e-4136-9ab5-eeebb8a18313.jpg 

其實這部我小說已經看完很久了,但想等電影完結時再一口氣來抒發感想(合掌)終於可以發文啦~

劇情簡介:

第七十四屆飢餓遊戲即將開始。飢餓遊戲是至死方休的無情決鬥。

在這塊過去曾被稱為北美洲的廢墟大陸上,有個新建立的國家「施惠國」,該國內有著羅列四周的十二個行政區,以及一座被行政區圍繞的富饒都城。至高無上且專制殘酷的都城,每年逼迫十二行政區交出12歲至18歲的少男少女各一名,將這24名青少年投放在一年一度的「飢餓遊戲」當中,並以電視實況轉播,藉由此恐怖的手段來維持其威權統治以及國家秩序。

十六歲的凱妮絲與寡母以及妹妹小櫻同住,當她自願代替在「抽籤日」被抽中的妹妹參加此獵殺遊戲時,她早已認命赴死。但是曾經在死亡邊緣掙扎過的她,卻也養成了強悍的求生野性。凱妮絲在無意間成為了遊戲的有利競爭者。在通往生存的苦戰之路上,她勢必將面臨重重艱難的抉擇,權衡生命、人性以及愛之間,何者才是真正寶貴的。(引用維基)

------------------------------------

謹以本文紀念我很喜歡的「飢餓遊戲」系列正式畫下句點。


近幾年很流行翻拍青少年文學,電影是一部接著一部:「哈利波特」、「木瓜汁城」、「飢餓遊戲」、「天使聖物-骸骨之城」、「分歧者」、「移動迷宮」...還有什麼我遺漏的歡迎指教。

以我觀影的心得...木瓜汁城跟天使聖物不用講,就是給小少女看的東西我連續集都懶得看。

「分歧者」感覺很像哈利波特+飢餓遊戲綜合版,應該也是反烏托邦主題,但似乎脫離不了愛情神力與主角外掛意象、劇情深度可能也不夠(不過我還不知道後續發展所以不敢肯定)

因為男主角滿帥的所以我應該還是會把電影補完,不過頂多租租片就是了。

「移動迷宮」我很有興趣,目前只看了第一集所以很多東西未明朗,後續觀望中。不過不至於讓我想去看小說,但會期待去電影院看雖然女主角的存在感有夠薄

我向來不愛看小說比較愛電影,而這之中只有飢餓遊戲激起我想去看小說的念頭。(哈利波特我是先看小說而且非常喜歡,不在此討論範圍)


當時被第一集的預告片深深吸引,想說這像大逃殺加實況轉播的發想真是有趣,理所當然秒衝電影院。

看完第一集我是很激昂的,緊張到讓我難以呼吸的劇情節奏,從頭到全身緊繃肌肉痠痛,很難預料是要怎麼結尾。

(是的,我一開始以為蓋爾是家鄉等老婆回去的真男主,而比德跟凱妮絲基於同區貢品身分所以亦敵亦友,而結局大概是凱妮絲跟比德的糾結互殺→結果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

因為很喜歡電影,而且很多片段實在讓人搞不懂前因後果(例如片子都看完了我還是搞不懂比德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他到底有沒有喜歡凱妮絲?)

所以立馬跟紳士君借了小說來看,結果一腳摔死在坑裡,以我人生非常難得的神速把三部小說都看完 還立馬衝去書店敗整套 

看完小說後我更愛飢餓遊戲了,電影出了還是會看,但果然都會有「幹喔刪屁!!」這種心情四葉.JPG 

哎呀總之個人覺得「飢餓遊戲」無論電影小說都值得看,建議先服用完電影再一口氣補完小說~


以下是電影無雷感想:

●第一集:


我的啟蒙集,所以對我來說無論如何都具有指標性地位。不過看完小說回頭評論第一集的話,我只能譙到最高點就是了,應該是四部曲中最令書迷感到不滿的一集。(我妹被我推坑小說後才回頭看電影,果不其然覺得第一集爛透)

雖然基本上是最沒把原作精神拍出來的一集、而且可以拍到讓人搞不懂比德在想啥我實在由衷佩服導演,但以我當時一張白紙的情況去看是深受吸引,因此基本上還是很成功的一集(起碼不像木瓜汁城那樣我看完依然對小說毫無興趣←雖然萬年臭臉的史都華可能要負很大責任)

●第二集:


因為我已經看過小說而且記憶猶新,這種狀態下看電影是不太準確的。不過以我弟跟我老公的證詞來說(他們都沒看小說),第二集是很精彩、而且結局又很愕然的一集。

●第三集:


因為第二集的前車之鑑,我非常努力忍耐誓死不複習小說,在劇情幾乎忘了一大半的情況下來看果然非常過癮,心情完全隨著影片起伏。而且導演還加了一些小說沒有的劇情,這讓我超興奮啊!!未知領域讚!!!總之個人覺得第三集比起第二集又更上一層樓!!

●第四集:


看完我心情有點複雜...很難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前半部遊戲時間依然超精彩(都快變恐怖片了),但我覺得後半部...雖然靜態但卻是小說最核心的部分...很多劇情畫面一直切來切去速度放太快,我挺擔心會害沒看過小說的人看不懂阿阿阿阿阿 如果加戲個10~20分鐘好好交代、情感部分好好醞釀,應該會更好吧?!

不過我也清楚小說後半部想拍得好真的不容易,畢竟與一般大眾認知的電影結尾時機點不太一樣,絕對...絕對可以想見第四集的結局爭議一定很大。

就像看迪士尼動畫,本來以為故事到王子公主的幸福婚禮就會打上"THE END"結束,結果卻在婚禮之後加了半小時的劇情講他們的婚後生活?!

但我個人是覺得必須要這樣結尾,也只有這樣結尾才能完整表達出飢餓遊戲整部作品的核心。以這點來說,第四集其實是非常忠於原著的一集,雖然跳太快,但該表達的都表達了。導演是真的有好好讀透原著、並真心想把那些理念傳達出來的。


整個電影系列最大敗筆大概是比德了...我真的不知道是演員問題、導演問題、編劇問題還是大家都有問題?

這個小說中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我非常非常喜歡的比德...為什麼電影的比德魅力度還遠不及小說的十分之一!!!!! 

我認真覺得4集的導演通通都是蓋爾派的吧???!!!蓋爾的戲沒刪多少而且還帥上天,倒是比德刪得有夠多!!!0b50b6c06781a4191bbda6d3d15e4244_w48_h48.gif 

或者該說重要的部分通通拍得很倉促,比德不是戰鬥型的、他的魅力在於言談舉止間所透露的那顆善良的心,而被刪戲分的情況下我覺得很多地方都演不達意,結果變成一個成天要女主角救的小嫩嫩...幹...我的比德...(喬許哈契森的身高真的是致命傷啊!!!跟粗勇的珍妮佛站在一起怎麼看都比較像是需要姐姐保護的弟弟) 我還要一天到晚聽老公那邊靠參說比德有夠廢蓋爾帥多了00c65a93c641a6a276e7cabef6c340a0_w48_h48.gif 

說了這麼多,但其實我是很喜歡電影版的。珍妮佛勞倫斯的演技不用講,遊戲的復刻度在好萊塢的技術下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關於反烏托邦的氣氛呈現甚至可說在小說之上(那個三指手指致敬手勢、那首吊人樹之歌),總之對我來說還是很值得看的好作品喔

-------------------------------------

(以下心得嚴重劇透,請三思而入)














很多人拿《大逃殺》跟《飢餓遊戲》比,我尚未看第一集時也是多多少少有所聯想。不過這種互殺系列其實也越來越多了,所以說抄襲有點過頭,只能說採用的點子雷同(而且作者說過她並沒有看過《大逃殺》)

《大逃殺》當然有它無法撼動的經典地位,我電影小說動畫都沒看所以不敢大放厥詞,但以爬文看心得的結論來說,我想大逃殺是一部重點在描述人性黑暗面的作品,而這也是我一直不想去看的原因XD"

如果我上述對於大逃殺的歸類無誤,那《大逃殺》跟《飢餓遊戲》絕對是大相逕庭的兩部作品。

這篇文章寫得很不錯,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消失的烏托邦:《飢餓遊戲》與《大逃殺》電影架構比較

附文寫得很清楚了,所以我以下僅談論飢餓遊戲的心得。我書看的少所以請別鞭我~就只是一些個人小小感想~

閱讀飢餓遊戲三部曲,我覺得很像在剝洋蔥。

第一層,會覺得這是一個描寫殘酷遊戲下,女主角內心掙扎並努力求生的故事。人性光明或黑暗並非重點,僅是女主角求生過程的一部分。

但撥掉第一層後發現裡面講的是反烏托邦。假裝和平的暴政,諷刺著貧富不均、極權統治的世界。

但再撥開這一層,才發現飢餓遊戲真正要探討的是戰爭與和平的拉扯。

我覺得一個故事包含了三個層次真的不簡單,三個願望一次滿足,而且第三層也是讓我最欣賞飢餓遊戲的一層。


小說每一集的結尾對我來說都出乎意料。

第一集我意外於凱妮絲跟比德都活了下來,大概是書看太少所以很好騙,以為一定會照遊戲規則走,最後凱妮絲必須懷抱著殺了比德的歉意活下去。

第二集我意外於遊戲結果整個被開掛XDD 閱讀途中我還很難過芬尼克、喬安娜這麼萌的角色之後都會死光光,結果...XDDD

第三集我意外於小櫻的死,根本想不到這個戰線外的角色竟然會領便當...


小櫻的死不只帶出了凱妮絲與蓋爾之間的不可能,我覺得那是諷刺到極點的安排。

打從故事一開始,凱妮絲就是為了保護小櫻、保護她可愛的妹妹,才自願參加飢餓遊戲。她從沒想過要改革國家、從沒想過要破壞體制,那僅僅是為了活下去而隨波逐流的掙扎。結果到頭來,體制崩毀了、國家改變了、人民歡呼著,結果她一直要保護的東西(凱妮絲所有行動的核心價值)...小櫻,還是死了。

就世界來說是前進的,但對凱妮絲來說,她繞了一大圈結果還是回到原點。作者掛的不是媽媽、不是蓋爾、不是比德偏偏是小櫻,我覺得這之中是滿滿的惡意阿

殺死小櫻的炸彈詭計很顯然是蓋爾提出的點子,凱妮絲說過這是很殘忍的布局,蓋爾說這是戰爭。

而這點子偏偏就很諷刺地殺死了小櫻,我們想出一個個兇殘的武器與戰術,但人類為何從不認為這些東西會反撲到自己與所愛之人身上?

作者藉由小櫻的死,深深諷刺著凱妮絲與蓋爾。

(湊加苗的「告白」最後也是類似這樣的諷刺手法,不過那邊是大快人心、而小櫻則是...該怎麼說,給我心靈的衝擊更大。)


角色方面:

1.凱妮絲

凱妮絲向來不是那種有革命大抱負的女生。在父親死後負擔起養家糊口的責任,身為社會底層的人,她光是要活下去就耗盡全力,哪還有心力去評斷制度。在父親死後她看盡冷暖,所以凱妮絲只相信自己,但那其實是因為她心軟又容易相信人,所以她從不輕易相信人。太過老實又不擅長說謊,她對人其實很真又很直接,所以大家才會受她吸引吧。

凱妮絲其實很孤僻,她不愛與人深交更不願意積欠人情,這點對凱妮絲與比德之間的起點是很重要的。她要的不多,就只是與家人平安平凡的活下去,這點從凱妮絲處理事情的反應可以看出來。但她的性格又很剛烈不屈服,你不惹我我不犯你,但如果要觸碰逆鱗,那我也不會跟你客氣。愛恨分明,有仇必報有恩必還──這就是凱妮絲.艾佛丁。

凱妮絲的求生意志跟求生技能都很強,我覺得這跟她差點餓死過很有關係(我撿過不少貓咪,受過飢餓的幼貓長大後會比較親人、對吃也很堅持...堅持到你會佩服牠的地步XD如果有撿過貓狗的人應該多少有相似體會XD)

但人是更為複雜的生物,三集中凱妮絲對「生」的意志不斷轉變。

 第一場飢餓遊戲中她答應小櫻要活著回去、她還要養活家人,所以凱妮絲說什麼都要活下去,縱使必須殺了恩人比德。

大旬祭她決定全力讓比德活下來,因為她跟黑密契欠比德一條命。但那也是因為身為優勝者的她有優渥獎金不用再擔心妹妹餓死,所以她可以安心赴死。(而且凱妮絲其實超討厭捲入政治鬥爭,一死了之對她來說反而輕鬆)

第三集中媽媽跟小櫻在第13區獲得良好的保護,但凱妮絲的心靈已被摧毀殆盡。比德的慘況成為壓死凱妮絲的最後一根稻草,她選擇等同自殺行為的前線任務,誓言手刃史諾,但她其實是想逃避比德。這點讓我想到《烙印勇士》,凱茲在喀絲卡發瘋後,他選擇去走復仇之路而不是陪在喀絲卡身邊。事後凱茲自己也承認他當時不該拋下喀絲卡、那時的他的確是逃避了。

但又有誰能怪凱茲、怪凱妮絲?要面對深愛之人那種恐懼仇恨的眼神,這種椎心刺骨的痛有多少人可以承受?

她可以為了妹妹很堅強,但她其實沒那麼堅強,凱妮絲就是個跟你我無異的普通女孩。誠如凱妮絲自己的形容,她是一團火焰,火燄會與敵人同歸於盡卻不能培養生命。

2.比德

如果說人面對仇恨會有「我要讓你嚐嚐一樣的痛苦」與「因為很痛苦,所以不想再讓別人也經歷」兩種反應,那比德毫無疑問就是後者。在第三集投票表決是否舉辦飢餓遊戲的片段,他激動的說不能再重蹈覆轍、仇恨不能帶來任何改善。家人死於戰火、被都城折磨到快成廢人,比德絕對有理由投贊成票,但他是打從心底覺得這東西不該繼續,痛苦不該傳承給別人。這類人可說是極其珍貴的少數派,但我深深覺得...世界想要改變與融合,真正需要的是這種人。

他非常溫柔善良、甚至有點粗神經的個性不免讓人覺得當貢品鐵定死第一,但比德不是笨蛋,他其實是惦惦吃三碗公地在處理事情。他不會去害人,但也不會傻傻被人害。不過比起求生技能都點滿的凱妮絲跟蓋爾,比德相形之下真的有點戰力薄弱 

比德有點看輕自己的生命,他對凱妮絲說過家裡還有兄長所以死了無所謂,從這點可以對比德家中狀況略知一二,而這應該也是造就他自我犧牲性格的原因之一。

至於整套小說的重要看點之一當然就是三角戀囉~

比德從小就對凱妮絲一見鍾情,而且是愛得很深的那種(在洞窟中比德說:「當時妳一開口唱歌,我就知道我完了」,簡單一句話就夠讓我臉紅心跳惹)

是說暗戀人家那麼久卻連搭話都不敢,比德平常明明很談笑風生呀~果然真愛反而會卻步 

在洞窟中比德的自述已經非常清楚他有多愛凱妮絲。對他來說凱妮絲就是一切,為了這個女孩他可以連命都不要,因為失去她遠比失去自己的生命還恐怖。但也正因為愛得這麼深,所以第三集中看到那個恨透凱妮絲的比德,我的心也跟著凱妮絲碎成了粉末

(感謝作者安排比德是真的打算掐死凱妮絲而且毫無清醒跡象,如果像分歧者那樣女主角愛的喊話幾句男主角就清醒了,韻味可就差很多)

凱妮絲認為比德是蒲公英,蒲公英看似柔弱但溫暖堅韌,是能夠延續生命的存在。

3.蓋爾

蓋爾跟凱妮絲非常像,他們心中充滿憤怒,對這個生活、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他們的父親都死於礦災、都要負擔家計,所以蓋爾不能替補比德去當貢品。他曾對此深感無奈與後悔,但比德說的沒錯,如果他自願了那凱妮絲會恨他一輩子,她需要蓋爾照顧她的家人。他們兩個像手足、像愛人,是彼此扶持的心靈伴侶。我認為縱使到故事最後,蓋爾在凱妮絲心中的分量依然不輸家人。就像FF零式中伊薩納說的:「親情是更加難堪的關係,再怎麼討厭對方、生氣對方,你還是會很安心有這樣的羈絆。」那之中本來有愛情,但凱妮絲的心卻隨著劇情慢慢轉往比德那裡。

而要挑出他與凱妮絲的相異之處...蓋爾心中的怒火更加強烈,而且他是那種有革命熱誠的鬥士,這點從第一集一開始蓋爾對體制的批判就能略知一二。正因為這樣的性格與抱負,在他知道凱妮絲燃起了革命之火後,他是很興奮的,甚至生氣於凱妮絲竟然想避走山林的態度,從這邊開始兩人的摩擦漸漸變多。而兩人投入革命軍後蓋爾果不其然開始發光發熱,他有戰略頭腦、驍勇善戰、必要時果敢又不心軟,總之非常適合當軍人如果說比德是促成世界融合的必要人才,那蓋爾就是改變世界過程中的必要人才。

簡單說,蓋爾眼中國家>身邊的人,他不滿足於自欺欺人的現況,可以說是野心較大的人物(相較於沒野心的那兩人)

對他來說,革命路上的犧牲都是理所當然也可以接受的(尤其都城人與擁都城者),這點與凱妮絲非常不一樣。

一來凱妮絲跟比德為了參加飢餓遊戲到過都城,他們認識了秦納、艾菲等人,知道不是所有都城人都是壞人,所以凱妮絲在戰火中的著眼點是「所有人」,她兩邊都在意兩邊都心疼;但蓋爾唯一接觸的都城人就是維安人員,自然沒有太好印象,又怎會想同情都城派的人?就這點來說對蓋爾有些不公平。

不過個性上的差異當然也有影響,我認為就算當初是蓋爾來參加飢餓遊戲,他依然不會想親近與同情都城人。


感情方面:

說到凱妮絲跟比德之間,自然一定要提麵包事件,畢竟是兩人的起點。

凱妮絲的個性很討厭欠人情債,但她偏偏欠了比德一個超大人情。父親死於礦災意外後家裡頓時失去經濟來源,偏偏母親整天以淚洗面無法振作,這導致日後凱妮絲對母親的失望與不信任。眼看自己跟妹妹都快餓死了,凱妮絲決定自己負擔家計。但一個孩子可以做什麼?貧窮的12區根本人人自危,不會有人分她們食物。她拜託、她請求、甚至去翻垃圾桶,翻得連自己自尊都沒了,坐在樹下等著自己餓死。

而就在此時,比德不惜被打也偷偷給了她麵包。

所謂一飯千金,平常一條麵包不算什麼,但對一個即將餓死的人而言,那恩惠與感動可是一輩子的深。

因為有那條麵包,凱妮絲一家又能多撐幾天(有看動物星球頻道就知道,獵到一隻兔子對獵豹的命運就大不同。牠可以再多走幾里路,而這也許就有機會獵到一頭鹿)

重新燃起的求生意志、麵包替她多延續的幾日生命,讓她能夠想起父親的教導、想起蒲公英等可食用的野菜,總算勉強撐過了最難熬的時候。

這邊我真的要抱怨電影第一集到底是在拍什麼東西...明明是這麼感人又重要的一段,結果拍得像是比德丟麵包是在羞辱凱妮絲「這種餵豬的東西配妳正好」(我真的這樣以為,麵包那段根本理解不能阿 

拍得這麼簡短最好有人知道那時候凱妮絲快餓死了啦珍妮佛又那麼粗勇!!更遑論麵包對凱妮絲一家是多重要的轉折!!


言歸正傳,總之比德對凱妮絲來說是恩情一輩子都還不完的人,雖然第一場競賽中凱妮絲必須殺了比德活著回去,但有趣的是...遊戲設計師在最後改口宣布只能有一個勝利者,這一瞬間凱妮絲朝比德拉滿了弓,但比德卻是把手中的刀丟入池中。

How shame on me!!!!

我幾乎可以把自己帶入凱妮絲的心境,這一瞬間兩人截然不同的應對,殘酷又赤裸裸地對比著兩人靈魂的優勝劣敗。事已至此,如果還算是個有點良知的人,基本上已經不可能殺了眼前的恩人了。

凱妮絲了解如果殺了比德成為勝利者,她遲早會被自責、愧疚、自我嫌惡及群眾的唾棄等等壓垮,之後也是活不下去的。

電影依然沒有把這關鍵的心鏡拍出來,我朋友表示在這邊殉情一點都不符合人性根本戀愛腦鳥劇情,後來跟他解釋小說的詳情後他就豁然開朗了,可謂是電影版的犧牲者也。

第二集大旬祭的參賽者名單公布時,「凱妮絲崩潰的奪門而出」對比「比德第一時間跑去找黑密契商量」,又再次顯現兩人的差異。讓我想起曹操與楊修解曹娥碑題文,三十里的距離正巧把智力做了量化的呈現。黑密契半嘲諷的說:「哈,妳終於來啦?」,兩人來找他的時間差正好也把「為人著想的程度」做了量化。

當然他們2人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所以我沒打算批判凱妮絲,不過這絕對又加深了凱妮絲對比德的虧欠感。加上比德總是溫柔的陪伴在側,凱妮絲的心漸漸被這個陽光般的男孩吸引也是無可厚非。

第三集凱妮絲幾乎可說是放棄了比德,雖然無法責怪她,但也的確是「沒那麼堅強」的體現。黑密契要凱妮絲試著易地而處,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推敲出比德絕不會那樣對待凱妮絲,而且會拚了命的拯救她的心靈。比德被虐成神經病我實在超心痛,個人印象超深的是達魯斯...從第二集就開始布局這位很有趣的角色,結果最後死得這麼慘...如果換成我被逼著看那畫面,不用殺人蜂毒我就崩潰了吧 

比德是許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得以恢復,但即使到故事尾聲,他也依然不再是一開始的那個男孩,這真實多了。當初飢餓遊戲閱畢,我的心情是悶到不行...雖然可說是「好結局」,但作者很成功的傳達出「傷痛不會消失,你只能想辦法與它和平共處」「在發生那麼多事情後,人都會變,回不去了」說實話...這種結尾根本就不是青少年小說會有的吧(所以我完全不想把飢餓遊戲歸類在青少年小說,它只是剛好主角是青少年而已) 

相對起來電影版的結局比較光明一點了,可以感受出凱妮絲在比德的陪伴下漸漸恢復了笑容,最後對小寶寶說的那些話,也讓人覺得光明許多...感覺上電影的凱妮絲克服了傷痛站起來,而小說裡的凱妮絲依然還活在恐懼中,所以我比較喜歡電影的結尾方式

 

最終凱妮絲會選擇比德也是自然而然,就像蓋爾說的「凱妮絲會選擇沒有他就活不下去的人」。我想這裡的「活不下去」,不是那種「失去你會痛到活不下去」,而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誰才能一次次地使我振作不至於死去」。凱妮絲一開始解讀成第一個意思,自然不屑一顧(愛情向來不是她第一順位),直到最後她終於懂了蓋爾的意思是第二個,果然很了解她

除此之外,上面的連結文也有提到──凱妮絲的三角習題不僅僅是「愛情的選擇」,更象徵著她「對人生方向的選擇」、「對戰後的自我定位之選擇」。

選擇蓋爾,象徵的是舉起革命之旗、從政、牽扯入改變國家的中樞地位。

選擇比德,象徵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組一個小家庭、享受與世無爭的小小幸福。

看完三部作品,凱妮絲想要的是什麼我想讀者都很清楚了。她也許能更有所為,但那不是她想要的人生。這沒有對錯,就只是選擇而已。


廢話了這麼多也該收尾了,總之飢餓遊戲引發了我許多思考與感概。我討厭看書、所以要看也只挑暢銷作品(就像動漫初入門的朋友都是先接觸三巨頭XD)

我相信比它好看的小說應該非常多,但就我那少得可憐的書單裡,起碼飢餓遊戲是最touch到我的作品


最後,電影掛芬尼克的片段比小說更壯烈了,淦喔我的芬尼克(不是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m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